美国九九精品动态图_青青青国产依人在在线观看高_在线120秒观看视频日本大片_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 <dfn id="xv8h3"></dfn>
    <address id="xv8h3"></address>
  • <address id="xv8h3"><var id="xv8h3"></var></address>

      馬哲材料分析題題庫(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3 11:26:52
      馬哲材料分析題題庫(五篇)
      時間:2023-03-23 11:26:52     小編:李耀Y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馬哲材料分析題題庫篇一

      對于理工科出身的我,從高二開始就不再學政治,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只是知道它主張唯物論,只是聽過辯證法這個詞,但對其內涵并不了解。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了清晰的認識。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重點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和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兩大組成部分。我學到了: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對物質有反作用,什么物質之間都有它的統一性,斗爭性,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存在聯系的,我們看待事物發(fā)展的時候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認識就是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它也是由低級到高級逐步延伸的過程;我們要整體的看待問題,還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要實事求是,什么事情都從實際出發(fā)。

      認識和改造世界,知道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要認識事物,就是要了解事物之間存在的真正內在的東西,它不以形式的改變而改變,我們認識事物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內在的的東西,而要全面的了解事物、認識事物,我們必須通過實踐來完成。還記得媽媽總說的一句話: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自去嘗一嘗,別人的感覺不一定對自己也正確。我堅信實踐出真知。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也了解了社會的基本結構。后面又學了資本主義的形成、本質及其發(fā)展。

      通過學習,我收獲了很多。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最先進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首先,我們要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多思考,常反思自己、反思現狀,以找到更好的發(fā)展方向;其次,學會概括總結,全面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以便更好地解決問題;再者,以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對人與世界現實關系作出評價,要改變世界,就必須對現存世界持批判的態(tài)度,在對現實的批判中確立作為現實之否定形態(tài)的理想,再通過實踐把理想轉變?yōu)樾碌默F實(辯證法意義上的批判不是消極的否定);最后,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預測功能,立足于現實,又面向未來,引導著我們從現在走向未來,從大體上把握人與世界關系的發(fā)展趨勢,它具有宏觀整體性、綜合性和概括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地指出人與世界的關系實質上是以實踐為中介的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關系,因此說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由自己創(chuàng)造的,現在要好好把握自己,為改造未來積蓄力量。

      課上老師講了很多小故事來激勵我們,從中也能領悟到不少哲理和對人生的思考,使我受益匪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是啊,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總是可以感染周圍的人,也能更加堅定自己奮斗的信念及決心。

      積極對待人生,努力提升自己,力爭改造未來,這就是我在這門課上最大的收獲。

      馬哲材料分析題題庫篇二

      √1.對世界的本質問題存在著不同的哲學觀點,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并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1]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產生,又復歸于水;萬物有生有滅,而水則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認為這個世界,對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chuàng)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

      [材料2]畢達哥拉斯認為: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乎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于是創(chuàng)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東漢哲學家王充認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氣蒸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請回答:

      (1)材料1、2、3的觀點相同嗎?并加以評述。

      (2)材料4說明了什么原理,堅持這一原理有何意義? 答:(1)材料1、2、3的觀點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相同之處在于他們都堅持世界是統一的,不同之點則在于:材料1、3都表現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把世界統一為具體的物質形態(tài),泰勒斯歸結為火,王充歸結為氣,但都是用物質的東西作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現的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他們把世界歸結為數,歸結為某種客觀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說明的是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本質上是物質的。堅持這一原理的意義在于:第一,這一原理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它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理論體系的起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腳點和出發(fā)點。它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科學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第二,這一原理是反對二元論、宗教神學、唯心主義的銳利武器。它證明了:否認世界統一性的二元論不能成立,宗教神學所謂“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虛幻和荒謬,唯心主義一元論關于世界統一于精神的根本錯誤,并給予其根本性的摧毀和打擊。第三,這一原理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它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根本理論基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2.閱讀下列材料,用唯物辯證法理論回答有關問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某鞋廠實行了一些新的生產和營銷策略,積極適應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他們認為,現在的市場不能僅僅用“供大于求’’四個字來概括,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無效供給過多,而適銷對路的有效供給不足,才是對當前市場供給狀況的準確把握。在供過于求的大市場里也有供不應求的產品,明智的企業(yè)家就在于創(chuàng)造出這種產品。于是他們著手在有效供給上做文章,實行產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風格分流,三是檔次分流,四是市場零售與團體消費分流,五是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該廠產品的市場應變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場開拓上下功夫:他們認為,生產出好產品是開拓市場的基礎,沒有好產品就沒有好市場,但是光有好產品,還不一定有好市場,有了好產品以后,還要加強企業(yè)產品的市場建設。他們從柜臺形象的樹立、戶外廣告設置和強化服務功能等三個方面大力進行市場建設,使生產(產品)與銷售(市場)比翼齊飛,鵬程萬里。

      [材料3]實行一區(qū)一策:他們認為,統一的大市場也有區(qū)域的差異,市場的共同規(guī)律是以各地區(qū)不同的特點表現出來的。他們把銷售總公司分為南方總公司和北方總公司,同時把分公司化小,由原來的5家分公司裂變?yōu)?8家分公司,一個公司只管一個省份的銷售,每個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銷售策略。這種小公司大市場和一區(qū)一策戰(zhàn)略大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滲透力:

      請回答:

      (1)在上述三個材料中,某鞋廠分別處理的主要矛盾關系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l中所講到的無效供給和有效供給的關系。

      (3)通過材料3,說明該企業(yè)是怎樣運用辯證法分析、解決矛盾,來增強產品的市場滲透力的? 答:(1)上述三個材料中,分別處理了供大于求與供不應求的矛盾(或無效供給與有效供給的矛盾)、生產與銷售的矛盾、統一大市場與區(qū)域差異的矛盾。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轉化的關系。在當前我國的商品市場中,同時存在著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無效供給過多和適銷對路的有效供給不足兩個方面,在無效供給過多中包含著有效供給不足,人們通過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可以促使無效供給向有效供給轉化。(3)辯證法認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聯結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矛盾特殊性表現出來,它要求在承認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著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該企業(yè)具體地分析了統一大市場中的區(qū)域差異,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實行一區(qū)一策,從而大大加強了產品的市場滲透力。

      3.閱讀下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回答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

      [材料1)勞動資料的使用和創(chuàng)造,雖然就其萌芽狀態(tài)來說已為某幾種動物所固有,但是這畢竟是人類勞動過程獨有的特征,所以富蘭克林給人下的定義是a tool making animal,即制造工具的動物。動物遺骸的結構對于認識已經絕跡的動物的機體有重要的意義,勞動資料的遺骸對于判斷已經消亡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也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各種經濟時代的區(qū)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fā)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摘自馬克思:《資本論》)[材料2]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fā)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 '用語)發(fā)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是由生產力的發(fā)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革,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fā)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qū)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fā)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tài)的形式。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 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存沖突中去解釋。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fā)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材料3]新的社會思想和理論,只有當社會物質生活發(fā)展已在社會面前提出新的任務時,才會產生出來。可是,它們既已產生出來,便會成為最嚴重的力量,能促進解決社會物質生活發(fā)展過程所提出的新任務,能促進社會前進。在這里也就表現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論、新的政治觀點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種偉大的組織的、動員的和改造的意義。新的社會思想和理論所以產生出來,正是因為它們?yōu)樯鐣匦瑁驗槿魶]有它們那種組織的、動員的和改造的工作,便無法解決社會物質生活發(fā)展過程中已經成熟的任務。新的社會思想和理論既已在社會物質生活發(fā)展過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務基礎上產生出來,便能掃除障礙,深人民眾意識,動員民眾,組織民眾去反對社會上衰頹著的勢力,因而推動著推翻社會上正在衰頹而阻礙社會物質生活發(fā)展的勢力。于是,社會思想、理論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會物質生活發(fā)展過程、社會存在發(fā)展過程中已經成熟的那些任務基礎上產生出來,便能反轉來影響到社會存在,影響到社會物質生活,造成必要條件來徹底解決社會物質生活中業(yè)已成熟的任務,并使這社會物質生活可能向前發(fā)展。(摘自斯大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材料4]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一切社會制度的基礎,在每個歷史地出現的社會中,產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隨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或等級,是由生產什么、怎樣生產以及怎樣交換產品來決定的。所以,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摘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1)根據材料1—4,說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矛盾(2)根據材料2,說明“社會革命時代到來的條件”是什么?

      (3)根據材料3,說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答:(1)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指的是:當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取代舊的生產關系后,在一段時期內,由于它適合生產力的發(fā)展的要求,因而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促進的作用,它能把被舊生產關系束縛的生產力解放出來。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生產關系就會由原來的適合而變?yōu)椴贿m合,甚至逐步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桎梏。這時社會矛盾就會激化,最終導致社會革命。打破舊的生產關系,重新建立新的生產關系,開始新一輪矛盾運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層建筑是適應一定經濟基礎而建立起來的,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在新的社會形態(tài)取代舊的社會形態(tài)之后,新建立的上層建筑,基本上是適應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fā)展要求的。如果一種社會經濟形態(tài)已經變成落后腐朽的時候,生產關系嚴重不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上層建筑與生產力發(fā)展要求變革經濟基礎之間,就形成尖銳對抗。通過社會革命,去對原上層建筑加以根本變革,然后在新的基礎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層建筑。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便能檢驗出現存的生產關系已不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變成了束縛生產力的桎梏,這時社會矛盾就會激化,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

      (3)社會意識雖然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相對獨立性。最突出的表現即在于它對社會存在產生重大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fā)展起推動和促進作用;落后的、反動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延緩和阻礙的作用。但是,其反作用不是決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小,歸根到底取決于它是否反映了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4.以下是我國冶金企業(yè)的改革經驗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1990年,邯鋼與其他鋼鐵企業(yè)一樣,面臨內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場疲軟的雙重壓力,經濟效益大面積滑坡。當時生產的28個品種有26個虧損,總廠已到了難以為繼的狀況,然而各分廠報表中所有產品卻都顯示出盈利,個人獎金照發(fā),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造成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廠內核算用的“計劃價格”嚴重背離市場,廠內核算反映不出產品實際成本和企業(yè)真實效率。邯鋼從1991年開始推行了以“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為核心的企業(yè)內部改革。用產品的市場售價減去目標利潤,按廠內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標成本等項指標真實地反映市場的需求變化。(摘自《經濟日報》1995年1月25日)

      邯鋼由于緊緊抓住了單位產品勞動時間的節(jié)約,是它們的產品成本連年下降。按同口徑計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潤同樣連年增長。(摘自《當代經濟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邯鋼針對產品的不同情況,對原來虧損但有市場的產品做到不賠錢或微利,原來盈利的產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對成本降不下來的產品停止生產。(摘自《經濟日報》1995年l月25日)

      從1991年到1997年,邯鋼共投資40多億元進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項均比別的企業(yè)少投人30%一50%的資金,但效益卻多產出50%以上……為了滿足國民經濟對高品質鋼材的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改變目前只能生產普通建筑鋼材局面,形成以板材為主,建筑用鋼材為輔的產品結構。(摘自《隙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通過學習邯鋼、邢鋼(邢臺鋼鐵公司),人學精了,學得有了市場觀念了……嚴格抓管理,噸鋼成本下降,產值和銷售收人都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總成本卻比去年下降了5.9%。(摘自《經濟日報》1996年12月12日)濟鋼(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是在學邯鋼過程中,從冶金行業(yè)涌現出來的又一個典型。濟鋼學習邯鋼既掌握了邯鋼經驗的實質,同時又在具體方法上加以創(chuàng)新。其不僅依據市場情況和目標利潤倒推出成本計劃,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響成本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上,根據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同行業(yè)前三名和本企業(yè)歷史最好水平的原則,正算成本,然后比較修正,確定出科學的成本計劃再進行層層分解、層層考核。從衛(wèi)993年到1998年濟鋼在提取設備折舊率為11.28%,比全行業(yè)平均水平幾乎高出1倍的前提下,實現利潤卻由1.48億元提高到1.8億元,增幅達21.6%。

      請回答:

      (1)從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出發(fā),結合材料1說明“邯鋼”主要改革舉措的科學依據。

      (2)結合材料2分析邯鋼經營的成功所在。

      (3)結合材料

      1、材料

      2、材料3談談推廣邯鋼經驗的意義。

      答(l)邯鋼在內部管理改革中,改變過去嚴重背離市場的做法,采取“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方法,遵循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要求;尊重市場,努力使本企業(yè)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邯鋼經營的成功在于:注重適應市場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注重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業(yè)的改革經驗的效果表明,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必須樹立市場觀念,遵循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改進技術,節(jié)約生產資料成本,提高活勞動的生產效率,努力減少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這些都具有普遍意義。推廣邯鋼經驗,使廣大企業(yè)普遍減少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同量的社會總勞動生產更多的產品,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

      5.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國有化早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就已產生,當時如礦山、港口、河道、鐵路、公路等私人資本難以經營的企業(yè)和設施就已部分地轉歸國家所有。到了帝國主義時期,國有化有了顯著的發(fā)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國有化大多是在戰(zhàn)爭和經濟危機期間發(fā)展得較快;一旦戰(zhàn)爭結束,經濟危機過去,國有化企業(yè)就會大大收縮。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資本主義的國有化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通過國有化擴大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經濟,已成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實行國有化的主要方法是資本主義國家高價收買私人企業(yè)的產權,或由國家向私人企業(yè)投資。其形式主要有:國營、國有私營和公私合營等。

      [材料2]20世紀80年代,法國工業(yè)國有化的程度達到了40%,意大利為35%,奧地利為28%,聯邦德國為21%,英國為11%。

      [材料3]1982年,法國推行國有化涉及基礎工業(yè)和重化工業(yè)之外,還包括電子、原子能等新興工業(yè)部門,以及紡織、造紙、建材等制造行業(yè),甚至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領域。1982年,法國國有企業(yè)在鋼鐵行業(yè)的比重為80%,航空運輸行業(yè)為87%;在郵政、電訊、鐵路運輸、煙草以及煤氣生產方面,國有企業(yè)的控制程度甚至高達100%;在基礎化學、人造纖維、有色金屬等行業(yè),國有企業(yè)的比重也超過了50%。

      請回答:

      (1)當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出現的新變化。(2)當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調整的實質。答:(1)當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發(fā)生新的變化,就是國家資本所有制形成并發(fā)揮重要作用。國家資本所有制指生產資料由國家占有并服務于壟斷資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國家作為出資人,擁有國有企業(yè)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2)國有制的性質隨國家的性質而定。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私人資本,特別是私人壟斷資本構成社會經濟的基礎,它決定國家這個上層建筑只能是資產階級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由于這種性質的國家實行國有化,占有生產力,毫無疑問仍舊是資本主義所有制。體現著總資本家剝削雇傭勞動者的關系。國有制企業(yè)的工人,雖不再受雇于和隸屬于某一個別的或集團的資本家,但受雇于資產階級的國家和國有企業(yè)。

      6.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早年,梅蘭芳與人合演《斷橋》,也就是《白蛇傳》,劇情是白娘子和許仙兩個人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梅蘭芳在劇中飾演白娘子。劇中,白娘子有一個動作就是面對負心的丈夫許仙追趕、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時候,她愛恨交加、五味雜陳,就用一根手指頭去戳許仙的腦門兒,不想,梅蘭芳用力過大,跪在那里扮演許仙的演員毫無防備地向后仰去。這是劇情里沒有設計的動作,可能是梅蘭芳入戲太深,把對許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頭上,才造成了這樣的失誤。眼見許仙就要倒地,怎么辦?梅蘭芳下意識地用雙手去扶許仙。許仙是被扶住了,沒有倒下??擅诽m芳馬上意識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負心郎許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這戲不是演砸了嗎?大師到底是大師,梅蘭芳隨機應變,在扶住他的同時,又輕輕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劇情就由原來的一戳變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白娘子對許仙愛恨交織的復雜心情。這個動作,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從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蘭芳就沿用了這個動作,而且,其他劇種也都移植采用了這個動作處理,這個動作成了經典之作。由此可見,不僅在舞臺上,在各行各業(yè),在各個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出現失誤和錯誤以后怎么去對待,怎么去處理。處理不當,會釀成事故,導致全盤失??;處理得當,能敗中取勝,化腐朽為神奇。

      (1)為什么“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2)梅蘭芳為什么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yōu)槌晒Φ摹敖浀渲鳌?(3)當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出現錯誤或失敗該怎樣對待和處理? 答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fā)生、發(fā)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范疇。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fā)展過程中一定要發(fā)生、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fā)展過程中并非確定發(fā)生的,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可以這樣出現也可以那樣出現的不確定的趨勢。而梅蘭芳大師這件出演失誤可以看作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所以說失誤的錯誤時難免的。

      2、梅蘭芳大師將舞臺事故的錯誤變成成果經典之作,是因為他的這種成功的認識來源于實踐。首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二,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正是由于梅蘭芳大師的應對突發(fā)事故多年來積累的實踐經驗,才使得錯誤變成經典之作。

      3、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或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把實踐引入認識論,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因此,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出現錯誤或失敗時,我們應該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首先,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第二,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chuàng)造過程。第三,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因此,我們要在實踐中把握認識,正確處理認識與實踐的關系。

      馬哲材料分析題題庫篇三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階段測試試題(第一、二專題)第一專題: 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第一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這一理論(指馬克思主義——引者注)對世界各國社會主義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嚴格的和高度的科學性(它是社會科學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結合起來,并且不僅僅是因為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兼有學者和革命家的品質而偶然地結合起來,而是把二者內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結合在這個理論本身中?!袑帯妒裁词恰叭嗣裰选币约八麄內绾喂羯鐣裰鼽h人?》 材料2 當人類即將邁入21世紀的時候,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圍內舉行過一次“千年思想家”網上評選。結果,馬克思位列榜首。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產生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材料3 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蔓延,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場主義的弊端,批判資本主義的鴻篇巨制《資本論》重新成為讀者的寵兒。2008年10月17日,馬克思著作《資本論》第一卷在法蘭克福的“卡爾·馬克思書店” 已告售罄。致力于學術著作出版的柏林卡爾·迪茨出版社經理許埃特倫普夫說,今年年初以來,他們出版的《資本論》已賣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銷量的3倍。連銀行家和經理們也開始讀《資本論》,“馬克思現在絕對火”。柏林卡爾·迪茨出版社社長尤爾根·施特隆普說:“現在,馬克思又成為了時尚?!?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依據材料闡述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經久不衰”。

      3、馬克思主義何以經久不衰?許良廷馬克思主義之所以經久不衰,概括地說,這是因為它是一個發(fā)展的科學真理。這種真理的科學性就在于它是人類文明特別是近代歐洲文明發(fā)展的最高結晶。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的發(fā)現,才使它真正建立在堅實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簡言之,這個理論依客觀事實為根據,并始終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它是一個完整的科學世界觀,其基本框架是站得住的,是推不倒的。這種科學性還具體反映在馬克思主義自身固有特點上。這些特點不僅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生存和發(fā)展的源泉、動力、基礎和條件,而且由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又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永葆青春活力的自我更新、自我發(fā)展的機制。那么,馬克思主義有哪些固有的本質特點呢?其一,實踐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基礎。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來源于實踐,依賴于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指導實踐,為實踐服務。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充實、豐富和完善自己。由于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能夠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因此它是開放的、發(fā)展的科學理論,而不是封閉的、靜止的、僵死的教條。

      第二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英國學術院院士霍布斯鮑姆指出,給確定某一具體思想方式或觀點是否能被看做馬克思主義的標準作依據的,“是在19世紀末大致定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美國著名學者海爾布隆納在標準問上有著與霍布斯鮑姆相近的看法,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有一個可以得到“公認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來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規(guī)定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這類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當地將其分類為‘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認定。”這“同一套前提”是:對待認識本身的辯證態(tài)度,唯物主義歷史觀,依據馬克思的社會分析而得出的關于資本主義的總看法,以某種形式規(guī)定的對社會主義的信奉。材料2 1934年,當德國共產黨的理論家卡爾,科爾施還沒有徹底脫離馬克思主義的時候,他寫了一篇題為《我為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科爾施力圖通過他對馬克思主義的所謂的特殊看法來表明他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這些看法的要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原理,包括那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帶有特殊性;馬克思主義不是實證的,而是批判的;馬克思主義的主題不是現在處于肯定狀態(tài)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顯得日益分離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目的不是觀賞現的世界,而是對它進行積極的改造。材料3 匈牙利思想家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中認為:“我們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駁倒了馬克思的每一個個別的論點。即使這點得到證明,每個嚴肅的‘正統’馬克思主義者仍然可以毫無保留地接受這種新結論,放棄馬克思的所有全部論點,而無須片刻放棄他的馬克思主義正統。所以,正統馬克思主義并不意味著無批判地接受馬克思研究的結果。它不是對這個或那個論點的‘信仰’,也不是對某本‘圣’書的注解。恰恰相反,馬克思主義問題中的正統僅僅是指方法。” 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你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第三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胡錦濤同志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報告會上,有這樣一段動情的講話。他說:革命先驅李大釗面對絞刑架,發(fā)出了“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的豪邁誓言。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義前,慷陳詞:“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烈士臨刑前,揮筆寫就了成為千古絕唱的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备锩攘以谏c死的考驗面前所以能夠威武不屈,就是因為他們對共產主義理想堅貞不渝、矢志不移,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的頭腦中扎下了根,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觀和價值觀。在井岡山革命紀念館中,有兩位紅軍戰(zhàn)士的事跡特別令人感動:一位是劉仁堪同志(1895-1929),江西蓮花人,大革命時期參加革命并入中國共產黨。井岡山斗爭時期,任蓮花縣工農兵政府主席、縣委書記等。加入中國共產黨。井岡山斗爭

      時期,任蓮花縣工農兵政府主席、縣委書記等。929年5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就義時痛斥敵人,被敵人割去舌頭,他就用腳1929年5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就義時痛斥敵人,被敵人割去舌頭,他就用腳趾蘸著自己流下的鮮血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六個大字后犧牲。

      另一位是伍若蘭同志(1903-1929),湖南來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未陽縣婦聯主席。1928年春參加湘南暴動。1928年1 1月任前委工農運動委員會婦運科科長。1929年2月在圳下戰(zhàn)斗中被捕,在贛州英勇就義時,敵人割下她的頭顱掛在城門上,剖腹挖出腹中的嬰兒。她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痛斥敵人。她說: “共產黨人從來不怕死,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榮。若要我低頭,除非日頭從西邊出來,贛江水倒流?!?材料2 鄧小平:“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產生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fā)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要發(fā)揚革命傳統,又要創(chuàng)造新鮮經驗。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p>

      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結合上述材料分析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中國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第四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為《共產黨宣言》所寫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fā)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由于最近25年來大工業(yè)有了巨大發(fā)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fā)展起來,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后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特別是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保▍⒁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頁)材料2 恩格斯在1895年時指出:“但是,歷史表明我們也曾經錯廠,暴露出我們當時(1848年革命時期,編者)的看法只是一個幻想。歷史走得更遠:它不僅打破了我們當時的錯誤看法,并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借以進行斗爭的條件。1848年的斗爭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經過時了,這一點值得在這里比較仔細地加以探討。”(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頁)材料3 恩格斯指出:“我們還差不多處在人類歷史的開端,而將來糾正我們的錯誤的后

      代,大概比我們有可能經常以十分輕蔑的態(tài)度糾正其認識錯誤的前代要多得多?!保▍⒁姟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頁)材料4 恩格斯在《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一文中指出:“他說的很對,任何一種社會哲學,只要它還把某幾個論點奉為自己的最終結論,還在開莫里遜氏丸(意即‘包醫(yī)百病的靈丹妙藥’),它遠不是完備的;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幾條結論,而是研究。結論要是沒有使它得以成為結論的發(fā)展,就毫無足取,這一點我們從黑格爾那時就已經知道了;結論如果變成一種故步自封的東西,不再成為繼續(xù)發(fā)展的前提,它就毫無用處。但結論在一定時期應當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發(fā)展過程中應當擺脫模棱兩可的不確定性,應當形成明確的思想?!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fi1版社1956年版,第642頁)

      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們對待馬克思主應有怎樣的科學態(tài)度,應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在你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第五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有人認為:階級性與科學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一階級利益和愿望的社會理論,就不能說是科學的理論。材料2 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世界各國社會主義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嚴格的和高度的科學性同革命性結合起來,并且不僅僅是因為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兼有學者和革命家的品質而偶然地結合起來,而且把二者內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結合在這個理論本身中。列寧:《什么是“人民只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 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請先對材料1中的觀點作出評價結,并對材料2中提到的馬克思主義“把嚴格的和高度的科學性同革命性結合起來”進行解釋。

      3、結論。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的理解。

      第二專題: 世界的物質性

      第一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古希臘哲學家把物質理解為水、火、土、氣等東西。材料2 德謨克利特說:“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虛空?!辟ど5艺f:“物質是按一定次序結合的不可分不可滅的原子的總和?!?材料3 列寧說:“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p>

      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結合上述材料論述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范疇及其哲學意義。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物質”的理解。

      1.材料一: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將物質具體形態(tài)比作世界本源,缺乏科學依據,具有盲目性.材料二:機械唯物主義--具有形而上學性,雖本質上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是是以靜止、孤立、片面的觀點看待世界,缺乏科學性.材料三:辯證唯物主義--運用全面、運動及聯系的眼光看待物質世界,融合辯證法的思想,是目前較為科學的世界觀.2.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范疇 指人類社會和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共同屬性,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3.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其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世界是物質的,此物質是抽象的,我們所能看到的事物,并非馬哲中的“物質”,而是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第二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貝克萊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種感覺構成了事物”。波格丹諾夫認為:“經驗是世界最終構成要素”。杜威說:“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經驗”。黑格爾認為,整個世界是乏“絕對觀念”的“外化”和產物。材料2 笛卡兒認為,物質和精神是兩種絕對不同的實體,精神的本性是思維,物質的本性是廣延,廣延不能思維,思維不具有廣延。物質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獨立,兩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材料3 馬克思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列寧說,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沒有。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指出材料2和材料1的區(qū)別,說明材料3的觀點及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物質和精神”的理解。第三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存在”,“存在”只能從一種存在變?yōu)榱硪环N存在,存在不會變?yōu)椴淮嬖?,因而“存在’是不變的。巴門尼德的學生、古希臘哲學家芝諾則進一步提出:運動變化是不可能的。為了論證他的觀點,芝諾提出了四個悖論,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阿基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他健步如飛,能日行千里。然而芝諾卻斷言: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跑得很慢的烏龜。芝諾說:如果烏龜在前,阿基里斯在后,同時起跑,阿基里斯要追上烏龜,必須首先到達烏龜的起點處,但當他到達烏龜起點處時,烏龜卻已向前跑到另一地點,而當阿基里斯到達這一地點時,烏龜又到達另一新地點。如此類推下去,以至無窮。所以,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烏龜。材料2 芝諾還提出了“飛矢不動”的論斷。芝諾認為,既然任何事物在剎那時間都只能占有和自身相等的空間,那么,飛矢也是如此。飛矢在飛行的過程中,這一剎那間在這一點,那一剎那間在另一點。這樣,飛矢實際上經過的只不過是無數個靜止的點。把無數靜止的點加起來的總和,仍然是靜止,而不會形成運動。所以,飛矢實際上是不動的。根據上述兩個命題,芝諾得出結論說:運動變化是不可能的,甚至連位置移動都是不可能的。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運用書中原理分析“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和“飛矢不動”的錯誤所在。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物質、運動、時間、空間”的認識。第四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豬孩”王顯鳳當媽媽了!1974年12月23日,王顯鳳出生在遼寧省臺安縣高力房鎮(zhèn)鍋檉子村。母親因早年患大腦炎而導致癡呆,父親是聾啞人。父母忙于每天的生活,無法照顧她。一天她從床上摔下來,不知不覺爬到了一窩剛出生不久的豬崽中間,她本能地與小豬崽一起拱在母豬肚皮底下吃起奶來。這樣,王顯鳳開始了與豬為伴的生活。模仿豬的行為。她的事情被報道以后,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醫(yī)科大學組織專家對她進行教育和治療。專家對她進行了一系列科學檢驗和心理測量,發(fā)現這個11歲的孩子感知世界混沌一片,沒有大小、長短、多少、上下、顏色、數的概念,幾乎沒有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和思維能力,智商僅39。

      工作人員把她帶到美麗的大海、巍峨的高山、喧鬧的街道開眼界、長見識,讓她熟悉新的社會環(huán)境,培養(yǎng)她衣食住行生活能力。后來全國優(yōu)秀教師姜云香把她領回家中,采用特殊引導的教育方法教育她。7年后,經全面科學測定:王顯鳳智力相當于小學二三年級水平,智商從39的重度智殘,達到69,接近于70正常人的最低水準。1995年5月,她結婚了。2002年5月2日,她還有了自己的小寶寶。

      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王顯鳳在從“豬孩”變成一個正常人的過程中,社會實踐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社會生活本質”的理解。第五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人類每天都在產生垃圾,垃圾總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帶來的問題非常棘手。不產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導大家減少垃圾。然而,減到多少才是少?這里并沒有一個標準。而且從總體上看,生產和消費必然產生垃圾,減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產和消費。接著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來填埋或者焚燒。但填埋只是把垃圾從地上轉移到地下,既與人爭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

      水源的隱患。焚燒不過是把污染從地上轉移到空中,產生二惡英等有害物質。于是,人們進一步追問:還有沒有比填埋、焚燒更好的出路?這時候,一句“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讓人茅塞頓開,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資源。但變廢為“寶”前提是垃圾的分類投放——別把垃圾放錯了地方。何謂放錯?到處亂扔是放錯,收集時攪混在一起也是放錯。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實現源的價值。即使還免不了要填埋、焚燒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垃圾,也得把它們分出來。

      結合材料請回答:

      1、原理或結論。參照教材,簡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種原理或結論?

      2、分析過程。從實踐是人和自然關系的基礎的角度說明為什么“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3、結論。聯系實際,談談你對“實踐”的認識。

      馬哲材料分析題題庫篇四

      第一卷

      簡答題:為什么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因為實踐是認識的最終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社會基本矛盾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個方面?

      社會基本矛盾是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1分。首先,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最基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最終決定力量。3分。其次,社會基本矛盾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一切歷史沖突的根源,決定著社會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3分。最后,社會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解決方式,并從根本上影響和促進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和發(fā)展。3分

      辨析題:根據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一切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都應鼓勵和提倡,例如黃賭毒 錯,并不是所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都應鼓勵和提倡,2分。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分兩種:有益的價值創(chuàng)造和有害的價值創(chuàng)造,2分。有益的價值創(chuàng)造是文明社會鼓勵和提倡的,3分。而有害的價值創(chuàng)造是文明社會堅決制止的,3分。論述題:試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說明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即既具有同類事物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獨特的個性。其中,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并通過個性表現出來;個性中包含共性,是共性的具體體現;個性和共性可以相互轉化。(7分)這一原理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建設社會主義中國,我們首先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建設的一般原理,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但同時,中國也有自身的國情,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所以在建設國家的過程,又必須把普遍原理與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根據自身的情況,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和發(fā)展,走自己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中國改革開放30來的實踐也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也只能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

      第二卷: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分。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具有不同步性;3分。社會意識自身具有歷史繼承性;3分。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3分 為什么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fā)展過程。其次,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最后,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辨析題:不變資本是價值創(chuàng)造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剩余價值是由資本家全部預付資本帶來的,不具有剝削性

      錯,1分。不變資本只起轉移價值的作用,不能增值。3分。可變資本起創(chuàng)造價值的作用,起增值作用,是剩余價值的源泉。3分。剩余價值是由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被資本家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3分。

      論述題:試述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及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在現實生活中的危害(1)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5分。(2)反對兩種錯誤傾向 ①夸大感性認識的經驗論,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經驗主義5分。②夸大理性認識的唯理論,在實際工作中表現為教條主義或本本主義。無論是經驗主義還是教條主義都是主觀主義的錯誤,在實踐中將導致嚴重的挫折和失敗.第三卷

      當代資本主義產生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當代資本主義產生了一些新變化,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fā)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其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益和利益的斗爭的作用,是推動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yōu)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最后,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有: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消費資料按需要分配;2分。社會關系高度和諧,2分。人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2分。每個人全面而自由地發(fā)展,2分。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邁進。

      辨析題:知識價值論揭示了人類勞動發(fā)生的新變化,因而推翻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錯。1分。知識價值論雖然揭示了人類勞動發(fā)生的新變化和具有得新特點,即腦力勞動已成了價值創(chuàng)造的主力軍,體力勞動越來越受排擠, 3分.但仍沒有超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范疇,知識不過是腦力勞動者的產物,3分.因此知識價值論并沒有推翻勞動價值論,而是對勞動價值論的繼承和發(fā)展,二者并不是否定與被否定的關系.3分.論述題:試述馬恩、列寧、鄧小平的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關系

      1、馬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的;列寧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建立在政治經濟文化落后的蘇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基礎上的;鄧小平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建立在政治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礎上的。以上各3分。三者是繼承發(fā)展、一脈相承的關系6分。若從其他角度進行合理分析可酌情給分。

      第四卷

      如何理解意識的本質和能動作用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5分。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表現在意識的目的性、計劃性、創(chuàng)造性和指導性等。5分 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個性。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5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辨析題:在當前腐敗與反腐敗的較量中,腐敗已占據了主要方面,難以挽回

      1.錯。1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告訴我們,主要方面規(guī)定著事物的性質,次要方面也影響著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4分.腐敗與反腐敗作為矛盾的對立雙方,即使腐敗暫時占據為主要方面,也可以通過加強反腐力度使廉潔轉化為主要方面.4分.只要真正采取措施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反腐力度,就可以扭轉局面,1分.若從其他角度進行合理分析可酌情給分。

      論述題:結合事物的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同意原理談談如何看待社會主義低潮現象

      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原理告訴我們,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包括低潮和平衡以及前進中的倒退和逆轉。6分。社會主義是新生事物,符合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大多數人的利益,因此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應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但現實中的社會主義是在政治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建立的,具有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要有走曲折道路的心理準備。6分。低潮并不意味著徹底的失敗,而是為下一次的高潮積累力量。第五卷

      簡述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發(fā)展的基本形態(tài)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5分。唯物主義物質觀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到現代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簡述實踐的定義、特點和基本形式

      實踐的定義:人類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特點:物質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形式:物質生產勞動實踐、處理社會關系實踐和科學實驗等。辨析題:剩余價值是企業(yè)家管理才能的回報,不具有剝削性質 不是,2分。對于兼管理的資本家而言,他的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其管理才能的回報,不具有剝削性質,3分。另一部分是資本的回報3分,是由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歸資本家所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剩余價值,具有剝削性質。2分。若從其他角度進行合理分析可酌情給分。

      論述題:試用主次矛盾關系原理談談自己應當怎樣順利度過大學生活,做好生涯規(guī)劃

      1、(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要矛盾規(guī)定制約著其他矛盾,直接影響其他矛盾的解決。次要矛盾影響主要矛盾的解決,二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7分。(2)大學期間,學習是主要矛盾,戀愛、交友等其他活動是次要矛盾。這是由生理規(guī)律和學歷與擇偶、收入的關系決定的。大學時期是一個人身體和智力發(fā)育最好,時間最充裕,自我糾正能力最強的時候,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學有所成不愁就業(yè)、戀愛與掙錢,因此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同時也應妥善處理好戀愛、交友等問題,避免對學習造成干擾,爭取對學習起促進作用。

      第六卷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哪個方面? 略

      為什么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fā)展過程;其次,這一矛盾是商品經濟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最后,這一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辨析題:和諧就是沒有矛盾

      錯,1分。和諧并不是沒有矛盾,而是以承認矛盾的斗爭性為前提?,F實世界中不可能沒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貫穿于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5分。因此我們應勇于面對矛盾,正視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否認矛盾,無視矛盾的存在,而且要善于同妥善的辦法化解矛盾。

      論述題:試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追求發(fā)展不能違背普遍聯系的觀點。孤立、片面的發(fā)展不是真正的發(fā)展。運用聯系、全面的觀點看發(fā)展,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5分??茖W發(fā)展觀徹底堅持了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和兩大基本觀點,是徹底的辯證法。5分??茖W發(fā)展觀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才能扭轉這一局面。

      第七卷

      馬哲材料分析題題庫篇五

      2011-2012(1)特色理論作業(yè)

      一、實踐作業(yè)

      1.閱讀以下文章,根據閱讀內容寫一篇讀后感。(15分,不少于1500字)

      (1)胡錦濤:《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發(fā)表講話》

      (2)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4)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要求:必需寫明閱讀了那篇文章,所讀文章的內容概要,然后再寫自己的感受。

      2.調研報告:根據給定選題,寫出一份調研報告。(15分,不少于1500字)

      結合自己家庭生活狀況的變遷(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收入狀況的變化),運用鮮活的實例和數字,分析說明社會主義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要求:

      1、要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查分析;

      2、必需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且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

      3、沒有調查實例和數據不給分。

      二、課程論文(100分,占總成績的60%)

      本科生:根據胡總書記七一講話的內容,結合現實深入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

      專科生:結合實例,論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要求:

      1、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3000字。

      2、論述必須結合現實,有具體的實例與數字。

      3、有自己獨特見解給予高分。

      【本文地址:http://zhuhaihb.com/zuowen/176857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